<nav id="jt9el"><code id="jt9el"></code></nav>
    <sub id="jt9el"><address id="jt9el"></address></sub>
      
      
          <nav id="jt9el"><code id="jt9el"><meter id="jt9el"></meter></code></nav>
          <form id="jt9el"><source id="jt9el"><dl id="jt9el"></dl></source></form>
          <em id="jt9el"></em>

            <em id="jt9el"></em>

               我社要聞

            Science Bulletin實現IF突破,國產CNS全面崛起!

            發布時間:2017-06-14

              從Web of Science查到的JCR數據顯示,Science Bulletin改版后首個影響因子達到4.0,超過兩年前編委會定下的小目標,對于這份具有60余年歷史的綜合性老刊可謂歷史性突破。

              Science Bulletin的前身是《科學通報》英文版Chinese Science Bulletin。為了促進這份綜合性科學期刊走向國際,從2015年1月起改版,啟用刊名Science Bulletin。它是唯一以一本期刊涵蓋自然科學不同領域,并以研究論文為主的國產SCI收錄期刊。去年公布的影響因子1.789是延續Chinese Science Bulletin的數據,而今年公布的影響因子才是依據2015年發表論文的引用數據。從1.789到4.0,時隔一年,簡直是突飛猛進。

              這個節點的突破對于國產科技期刊分外重要。這是由于許多院校和研究機構要求博士畢業生發表論文的刊物影響因子達到3才能申請學位。如果影響因子在3以下,即使老師愿意支持國產科學期刊,學生要拿學位也不能答應?,F在,Science Bulletin改版兩年第一個影響因子就達到了4,意味著期刊將能夠吸引更多來自國內的優秀研究論文。看這節奏是一步跨入良性發展的快車道?。?/p>

              這一步說起來輕巧,對于一本每年發表近300篇文章的綜合性期刊,要做到確實是付出了不少努力的。編委會成員在各種學術會議的推介、宣傳和組織稿源自然少不了,編輯部和編委會也接二連三放出了大招。第一,加快審稿和上網速度。第一輪審稿時間一般不超過28天,文章接受之后一周內在線發表。第二,嚴把審稿關。1篇稿件要有2-3位副主編一致審核通過才能送出給專家進一步評審,外審專家中至少要有1位國際審稿人。第三,對于高質量稿件,開通綠色通道快審發表,從收稿到在線發表只需4~5天。第四,對于優秀文章,通過微信、facebook等渠道擴大影響、提高引用。這其中第三招是不是給人情稿留個小口子呢?絕對不是!這種走綠色通道的稿件往往是一望而知必將引起關注的重要文章。

              這幾招出手,影響因子果然反應迅速?;蛟S,在第一個小目標之后,進一步把Science Bulletin推向世界一流期刊舞臺也未嘗不可期許。關鍵是要理清思路,做好路線圖,把一個個小目標串成大目標。從過去兩年的情況來看,發表在Science Bulletin的物理、天文以及化學領域的論文引用率比生物領域的論文高,這與國際綜合性大刊的情況相反。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待探討,但從長遠來看,Science Bulletin未來的增長點將在生物學領域。按照國際上綜合性刊物生物學領域論文應占比例以及影響力來看,Science Bulletin的影響因子完全有可能再翻一倍。要達到這一目標,我認為可以分兩步走。第一步,也就是目前階段,不必過于追求學科分布。如果物理、化學等領域論文稿源較充足、引用率較高,不妨先接受這一狀況,借以提高刊物影響力,同時爭取一定數量生物學前沿領域高質量論文。第二步,隨著刊物總體影響力提升,必然將吸引越來越多的生物學領域論文,論文的學科分布最終將接近Nature, Science, PNAS等綜合性刊物。

              未來的第二步發展,Science Bulletin 要面臨的挑戰是如何與國內生物學領域先行發展起來的一些刊物做好分工,這就要求Science Bulletin做出自己的風格和特色。以博主一孔之見,除了它的學科綜合性,或許還應強調論文的突破性、新穎性特征,而在系統性、完整性上有所讓步,這樣看起來更像Science的bulletin;另一方面,在生物學大領域下的學科方向上,與Cell Research, Molecular Plant等刊物減少重疊,而在生物學的其他熱點問題上更多吸納高質量稿源。

            2017年第10期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趙同標等人的封面文章,揭示蛋白激酶PIM2在胚胎干細胞
            多能性維持與命運決定中發揮關鍵作用,有望為胚胎干細胞體外命運轉換的干預提供新的靶點。

             

              說起Science 的bulletin,讀者不妨與我一同欣賞下Science Bulletin的封面,單就這兩個字而言是不是有點美國牛刊Science的造型呢?據說,改版之初,Science真的小有抗議,指責有山寨之嫌。但是呢,咱們的Science Bulletin真的不是有意要山寨誰,只是從原名去掉了“Chinese”,以利于國際化而已。呵呵,當你弱小,誰都可以指責;當你強大,你的造型就是你的標配。忘了說,這一期封面故事是我國科學家揭秘胚胎干細胞命運調控新機制。Science Bulletin的封面如果總配以這樣的一流成果,還有誰會只盯著那兩個字的造型呢?

              順便,博主提出一個“國產CNS”新名詞,也就是Cell Research, National Science Review和Science Bulletin,當然還包括與Science Bulletin合稱“兩刊”的Science China系列刊物。這一提法僅供各位討論批判哈。National Science Review目前屬精致型綜述刊物,發文量有待擴充,姑且占個位置吧。

              在這次新公布的影響因子中,除了Science Bulletin,還有Science China系列刊物的化學和材料兩子刊也都到了4,“漲”勢喜人。隨著“兩刊”的崛起,國產CNS將齊整亮相世界一流科學期刊舞臺。將來,中國科學家重要文章投稿CNS遭歧視再不必糾結,找到國產CNS,那里有熱情快捷的服務和公正合理的評價等待你。這正應了白春禮同志的話:“把爭奪國際科技創新話語權和知識產權的主動性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

             

            作者:徐旭東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長     

            轉載自科學網博客               

             

             

            男人桶女人下面gif动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