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我國將編著中國動植物志納入了《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經過半個多世紀四、五代動植物分類學家的努力奮斗,《中國植物志》已于2004年出齊,并于2008年榮獲首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2009年又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吨袊鴦游镏尽泛汀吨袊咦又参镏尽纺壳耙卜謩e出版了130多冊和近百冊。
“三志”合計有500余卷冊, 計劃收錄動植物14萬種,總計字數達2億多字,記錄了我國85%以上已知的生物種類及其區系、演化、地理分布、物種生物生態特性及其經濟價值等信息。“三志”的編纂將為研究生物多樣性,探討生物物種演化和系統發育的基礎,并為我國生物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瀕危物種的保護等提供理論依據。 “三志”的編纂出版,不僅是我國動植物學發展史上的里程碑,也是我國科學出版史上必須載入史冊的大事。
(1)《中國植物志》——中國植物資源的基本信息庫
《中國植物志》在1958年正式啟動,前后歷經四任主編——錢崇澍和陳煥鏞、林镕、俞德浚、吳征鎰。作者312人,繪圖164人。全書共計80卷,計126分冊,5000余萬字,實際記載中國維管束植物300科3434屬31180種5552種下類群,8690個圖版和409幅插圖;其中特有屬233(占6.8%),特有種16864(占54%),非國產屬319,非國產種1128,未知種242(據馬金雙統計)。
該志還啟動了英文版的編纂工作,由吳征鎰院士和Raven教授主編,科學出版社與美國密蘇里植物園出版社聯合出版。英文版對中文版進行了較為全面的修訂,全書包括文字25卷、圖版24卷,2013年全部出版。記錄了我國維管束植物312科3328屬31362種,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英文版植物志。
(2)《中國動物志》——中國動物資源的百科全書
1962年《中國動物志》編輯委員會正式宣告成立。1966年以前,動物志已完成部分卷冊,由于“文化大革命”而中止,1972年,編纂重新啟動。1978年走上正軌,出版了第一冊。
1980年11月,《中國動物志》召開第三次編委擴大會議。到1997年8月,完成了48卷,包括脊椎動物12卷、昆蟲16卷, 1900余萬字,記述我國動物11 837種, 彩圖231幅,黑白圖1145幅。到2004年8月,出版了100卷,其中脊椎動物24卷、無脊椎動物40卷、昆蟲36卷,共記述我國動物25 000余種, 總字數達6000余萬字。最近10年,又出版了30多卷。
該志受到了國際動物學界的重視,美國翻譯出版了《中國經濟動物志 ? 鳥綱》,日本翻譯出版了《中國動物志 ? 淡水撓足類》。
(3)集大成的《中國孢子植物志》
《中國孢子植物志》包括《中國真菌志》、《中國地衣志》、《中國海藻志》、《中國淡水藻志》、《中國苔蘚志》5種,預計130多卷。編纂工作在1973年啟動,編委會掛靠在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該所與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一道,分別主持上述卷冊編纂工作。1987年,《中國真菌志》第一卷出版。
《中國孢子植物志》將記載我國孢子植物物種數、經濟用途、地理分布, 探討它們之間親緣關系。目前已出版了近90冊。
該志引起了國際學術界的重視。《中國苔蘚志》與美國密蘇里植物園出版社合作出版英文版,近年已出版了8冊。
?。ㄍ鯎P宗)